天气预报: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 经济发展
 
靖江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革成效明显
发布日期:2017-12-15信息来源: 泰州政府网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按照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,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。2017年以来,靖江市持续推进“1189”工作模式(11项省地方标准,农村环境“八位一体”综合管护,九大运行保障机制),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革成效明显。

一、围绕“统筹共享”,均衡化配置公共资源。积极深化农村改革,努力缩小城乡差距,让农民“足不出村”就能乐享美好新生活。基层医改工作形成“靖江经验”。坚持“资源向下、夯实基础,分级诊疗、优质均衡”的改革导向,推动3家县级公立医院分别与16家镇卫生院签订协议、结对帮扶,送医下乡工作覆盖全市所有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,患者市域内就诊率达90%以上,基本建成“十分钟健康服务圈”。全面实施村卫生室提升工程,高标准建成103个村卫生室,进一步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。实行“镇村一体化”管理,实现机构、人员、业务、药械、财务管理与绩效考核“六个统一”,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,得到国务院医改办充分肯定。教育文体资源实现“优质互动”。统筹城乡教育资源,坚持“以强带弱、以城带乡、均衡发展”的理念,加快优质资源共享、校际优势互补,建立5大教育集团、24个教育联盟,新改扩建乡村学校20余所,有效促进教育公平,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。实施文体惠民工程,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、休闲健身广场建设,农村“十里文化圈”“十分钟健身圈”基本形成。城乡社会保障推进“同城待遇”。持续推行“大病再保险”及“新农合”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并轨政策,建立城乡一体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,实现“人人享有医疗保障”。目前,该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32万人,参保率达99%,基本实现“应保尽保”。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率达99%。

二、围绕“生态惠民”,特色化推进镇村建设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在优化布局、完善设施、运行维护上下功夫,加快营造“河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农村环境。突出“3个1/3”,持续优化镇村布局。按照“聚散相宜、错落有致”的原则,合理选择1/3的村推进集中居住,1/3的村在规划管控下有序开展自建,1/3的村在保留自然肌理的基础上挖掘底蕴,打造“一村一品、一村一韵、一村一景”的特色魅力村庄。突出“便捷便利”,不断完善基础设施。以集镇为核心、村庄为节点,全面加强农村道路、公交、供气、通讯等公建设施建设。通村、通组道路硬质化率分别达100%和95%;健全城乡公交运行网络,大力推进“村村通”公交,新建城乡公交站亭291座(农村199座);实施区域供水一体化工程,城乡供水实现“同水、同源、同价”。突出“有标有据”,加快实施“1189”运行维护。总结试点工作经验,推动“标准进村、面貌提升”。按照“市推动、镇组织、村实施”的模式,建立“常态化考核、多元化投入、企业化管理”工作体系。“常态化考核”即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体系,市聘请专职督查员包片包干,镇成立专职督查考核组,实行常态化考核;“多元化投入”即管护经费由市、镇两级分别承担70%、30%,市财政通过“光彩基金”平台募集部分管护经费;“企业化管理”即保洁员以合同制形式聘用,享受与城镇环卫工人同等待遇。大力推进以河道、道路、绿化、村庄保洁、小农桥、涵洞、灌排设施、农村公共设施为主要内容的“八位一体”综合管护,推广农村垃圾“组收集、村集中、镇中转、市处理”工作模式,确保“垃圾不留村、垃圾不落地”,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%以上。建成省级美丽乡村8个,农村环境明显改善,生态家园更具品质。

三、围绕“优质高效”,社区化组织管理服务。健全网格化管理、信息化支撑、全方位服务的工作体系,为农村居民提供“社区式”优质、高效、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。构建社区化管理服务平台。深入实施城乡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建立“一委一居一站一办一督”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,建成“七室两超市一广场”和标准化便民服务大厅,实现高标准、全覆盖。创新社区化管理服务模式。推广“开放式办公、一站式受理、一门化服务”的公共服务模式,将便民服务的触角前移到村、下设到组、延伸到户,实现农村“管理到门口、服务进家庭”,群众满意率达98%以上。提升社区化管理服务质量。实行“网格化”管理,建立“及时采集、快速处理、限时办结、跟踪反馈”机制,形成“人在格中走、事在格中办”的农村管理新格局。完善村务监督管理机制,确保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公开、透明、有序、到位。

四、围绕“强村富民”,精准化实施脱贫增收。聚焦富民,精准扶贫,加快平台搭建、强化主体培育、优化服务保障,既让创业者有劲头,又让老百姓有甜头,还让贫困户有盼头。大力推动创业就业。坚持把创业作为富民之本、活力之源,积极营造“创业有功、致富光荣”的社会环境,倾力打造“近者悦、远者来”的创业乐土。制定实施《马洲创业就业引领计划》,设立2000万元创业引导基金,累计发放“创业三张券”1.2万张,涌现出一批以“飘零大叔”、印象生态农场为代表的农村创业示范企业。充分利用空闲厂房、闲置土地、镇村边角地等,加快建设农村创客中心,为农村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场地。高标准建立村(社区)创业就业服务站,配强设施、配备专干,推动市、镇、村(社区)三级就业信息互联互通,保障农村劳动者共享免费的创业就业服务。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31万人,转移就业率达91%以上,实施精准帮扶政策。研究制订13条经济薄弱村、15条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政策,逐条明确政策落实的责任单位。对于经济薄弱村,从产业项目奖补、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补助、建设标准化厂房、扶贫贷款贴息、提高财政补助额度等方,明确了一揽子的精准帮扶政策。对于低收入农户,在保证稳定收益、提高医保结算比例、建立就医指导目录、提高医疗救助标准、贫困学生帮扶、特殊家庭解困等方面,优化政策、叠加政策,从根本上改善低收入农户生产生活条件。健全多元帮扶机制。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事业,分类做好结对帮扶工作。市住建、交通、水利等职能部门,按照一年办成一件实事要求,推动危房改造、道路交通、农田水利等项目尽快落地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,发动本地企业积极开展挂钩帮扶,引导“179”“家有儿女”等社会志愿组织经常开展献爱心活动。



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
 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